1.综合题- (共4题)
(1)(历史名人)的贡献令一个国家释放出耀眼光芒,请你在下面两组图片中每组各选一个人物进行介绍

(2)(抗争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请你根据材料按要求归纳其民族精神。
抗争精神 | 材料描述 |
① | 这场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忧国忧民的社会使命感,他们不惧北洋政府的恐吓,走上天安门高喊中国人民心中的愤怒。 |
坚定不移、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 这是一条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路,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两位军事领导人带领他们的队伍在此汇合,形成一支坚强的部队。这支部队经历了千难万阻,跨过千山万水,终于在中国的西北部停驻。 |
② | 在一位伟人的领导下,一个新的国家获得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压迫,实现了民族的自由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今天自由岛上的雕像仍见证着这个国家往日的历史。 |
③ | 1950年这么一群可爱的人远赴朝鲜和当地军民一同对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我国的新生政权,同时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反侵略的斗争。 |
(3)(重要会议)引领人们前往正确的道路前行。请你结合下面图片的历史事件,分别写出其历史影响。

(4)(国防与外交)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镜子。根据题目,完成问题。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李斯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铸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将原来人口不满4000的选区空出的65个席位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铸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由30岁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选举制度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三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本约法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可决得增修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论证“民主法治是中西方人民一生追求的东西,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这一观点。材料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一年一度的最大政治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作为观察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和走势的重要窗口,中国的两会向来都不缺乏看点,今年也不例外。两会之所以有看点,主要因为它是一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参加的大聚会。这5000多人基本来自中国不同地区、行业和阶层。他们敢于发声,抨击时弊,为自己代表的群体争取权益。
——中国网《2019全国两会拉开帷幕 外媒:开放程度高 看点丰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并概括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男耕女织的综合型的小农经济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租佃农还是自耕农,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土地经营,且小农业经营与家庭手工业经营相结合,也就是小农将粮食与衣服这两大需要的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个体家庭经营中。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自11世纪,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佃户可以独立耕作份地,维持生活。
——摘自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特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 自德国统一以来,德国的兴衰往往左右甚至改变了欧洲局势的走向和格局。曾经“德国的欧洲”显示了德国称霸欧洲、一心要统治欧洲的野心,战后,“欧洲的德国”使战败后的德国迅速兴盛统一。
——摘自伍贻康《“德国问题”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
材料四 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
——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经济与西欧庄园经济有何相同之处?这两种经济形态是如何被打破的?(2)结合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说明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影响?并简述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背景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德国是如何从“德国的欧洲”转变为“欧洲的德国”的?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态度的原因?
板块一(古代的繁荣与落寞)

(1)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述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板块二 (近代的冲击与回应)

(3)根据上述思维导图,结合史实说明“西方的冲击”与“中国的回应”之间的关系。
任务三 (现代的开放与崛起)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任务四 (当代的责任与担当)
(5)根据下面材料,结合史实,围绕主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2.选择题- (共11题)

①呈逐渐东移趋势,物资运输更为便捷
②借助于大运河南北大动脉的经济功能
③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转移同步进行
④在明清时期,北京发挥着统管南北兼顾东西的政治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A.①的王朝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全国统一 |
B.②的王朝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
C.③的王朝正式形成科举制 |
D.④的王朝发明有活字印刷术 |
A.人们对于实用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的重视 |
B.科举束缚人们思想,一心求官,不务实际 |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热衷经商,追求财富 |
D.政府贬斥实用技术,实行文化专制,提倡尊孔读经 |
①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④中朝唇齿最相关,出国支援冒万难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A.山西大学是奉清政府命令创办的近代新式学堂 |
B.山西大学创办西斋的目的是学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
C.山西大学是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大学 |
D.山西大学办校地点的更迁表现了战争对文化教育的破坏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五大 |
①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罗马帝国纵横四海,睥睨欧洲 |
B.封建庄园遍布西欧,成为这时重要的经济组织 |
C.一些富裕农民用各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D.这时的意大利半岛兴起了一场反对神学桎梏,追求人性解放的运动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文化因素 | D.宗教因素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