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地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七年级历史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8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图A所反映的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有关?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何时?图B所示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极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太祖为“把相权拿归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明清两代的相关史实,说明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唐帝国的声威)

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印度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的什么文化“输入”中国?
(大宋王朝的繁荣)

材料二:宋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在宋元时期,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的主   要大宗商品是瓷器。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从仿制到创新,均有了极大的进步,从而一定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兴盛与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商品。为管理对外贸易,宋代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
(大明王朝的远航)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如下: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有何积极影响?
(大清帝国的衰落)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实行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3.
某县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参与。
(栏目一 杰出的工程建筑)

(1)栏目一中图A代表了我国古代哪一伟大工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B所示工程的起止点。
(栏自二 伟大的发明创造)

(2)写出栏日二邮票分别代表了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发明?请任选一项说明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巨大贡献?
(栏目三 多彩的文学艺术)

(3)根据栏目三中人物的代表作品,指出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些优秀文学遗产?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2.选择题(共8题)

4.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唐蕃会盟B.宋夏议和C.澶渊之盟D.宋金议和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全国除直属中央的“腹里”外,设置十个行省。这“十个行省”中不含(  )
A.山东B.岭北C.江浙D.湖广
6.
《元史·本纪第一》载:“元年丙寅(1206年)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白斿旗(蒙古国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这位完成蒙古族各部统一的皇帝是(   )
A.阿骨打B.阿保机C.铁木真D.忽必烈
7.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
下面是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作业场景图,记载该场景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资治通鉴》
9.
“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最后……推翻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上文评述的是(  )
A.大泽乡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
10.
“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歌颂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康熙帝
11.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股之害”包括(  )
①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对考试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我发挥
③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④参与考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是死读书,脱离实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