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8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综合题(共2题)

1.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行基本国策。这是以史为鉴的英明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留学生、艺术家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和到外国贸易的商人,也不绝于途。

——《新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 。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述政策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2.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 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他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帝”指谁?“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材料二中他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23题)

3.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
A.藏族B.维吾尔族C.回族D.满族
4.
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儿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等等,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
A.瓦子B.勾栏C.酒店D.茶馆
5.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的统治全国,建立了(  )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
6.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中提及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下列不属于宋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强化宰相的权力D.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共同点的是(    )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需要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共处
8.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A.寇准B.戚继光C.岳飞D.屈原
9.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有( )
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到在泉州坐海船出海
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的棉花
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⑤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置市舶司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0.
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最后征服民族至多720部族。马克思评价的他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元昊
11.
《天堂》这首歌充分表达了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
12.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宋朝官员都是文人B.知人善任
C.重文轻武D.分化事权
13.
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
14.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5.
***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胶粘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读阅的印记,在这本书中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开元盛世D.岳飞抗金
16.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那媚外的内伤”这是中国风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17.
下列有关努尔哈赤相关事实的归纳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女真族伪满洲B.建立后金政权C.改国号为清D.灭亡明朝
18.
(  )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A.陈胜B.吴三桂C.李自成D.吴广
19.
修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的地标之一。它阅尽的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事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册封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20.
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1771年冲破沙俄阻挠重返祖国的是( )
A.准噶尔部B.达旦部C.土尔扈特部D.回族
21.
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 甘蔗
④棉花
⑤茶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④⑤
22.
清朝的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看见风吹书页翻动,忽然来了诗兴引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官府捉拿后杀害,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   )
A.设置内阁和六部B.大兴文字狱C.设立军机处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23.
“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榛,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24.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5.名著阅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