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民族篇)
材料三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3)请举例说明材料三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感悟篇)
(4)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政治篇)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民族篇)
材料三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3)请举例说明材料三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感悟篇)
(4)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
(2)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借鉴的地方?
材料二: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之后,徐骏被灭族。
(3)材料二反映了清初实行的哪一制度?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材料一: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军机处是清代哪位皇帝设立的?军机大臣由哪些人组成?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2)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借鉴的地方?
材料二: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之后,徐骏被灭族。
(3)材料二反映了清初实行的哪一制度?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关于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4)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而在文化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做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3.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有何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有何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2.选择题- (共17题)
5.
诗人林升在一首《题临安邸》诗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哪一个中国古代政权的生活场景
A.北宋 |
B.南宋 |
C.大金 |
D.元朝 |
7.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8.
与下图人物(忽必烈)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从此归属中央管辖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从此归属中央管辖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9.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
B.隋朝创制三省六部制 |
C.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
D.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
13.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九章算术》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九章算术》
15.
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在长城修筑史上,哪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
A.秦朝 | B.隋朝 | C.元朝 | D.明朝 |
19.
《清史稿》论曰:“圣祖(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创焉。”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B.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
C.册封达赖喇嘛 | D.抗击沙俄侵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