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7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5

1.综合题(共3题)

1.
我国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其在位时与吐蕃实现民族团结友好往来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分工搜集历史材料 
第一小组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第二小组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第三小组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第四小组清朝的疆域
(2)该班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如果你是第三小组成员,你应该能搜集到哪些方面相关史料?
(3)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已达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度。那么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和管理的?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2.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在雍正时代以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图中的丞相制度是在哪个朝代被废除的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反映的某朝首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下中书省直辖的地区除河北外还有哪里?该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19题)

4.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D.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5.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6.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7.
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8.
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尤其是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帮镜头,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汗颜。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A.酒壶、茶壶
B.猪肉、羊肉
C.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刀、剑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宋朝发明的是
①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交子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0.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1.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文、文字狱D.闭关锁国
12.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3.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14.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15.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红楼梦》——曹雪芹
④《农政全书》——贾思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指
A.沈阳故宫
B.紫禁城
C.山西晋城
D.避暑山庄
17.
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18.
明清时期,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资本主义因素萌发
19.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明太祖——迁都北京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
D.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20.
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的特点,正确的是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2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垂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2.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