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我国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分工搜集历史材料
第一小组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第二小组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第三小组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第四小组清朝的疆域
(2)该班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如果你是第三小组成员,你应该能搜集到哪些方面相关史料?
(3)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已达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度。那么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和管理的?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其在位时与吐蕃实现民族团结友好往来事件是什么?材料二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分工搜集历史材料
第一小组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第二小组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第三小组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第四小组清朝的疆域
(2)该班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如果你是第三小组成员,你应该能搜集到哪些方面相关史料?
(3)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已达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度。那么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和管理的?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2.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在雍正时代以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图中的丞相制度是在哪个朝代被废除的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反映的某朝首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下中书省直辖的地区除河北外还有哪里?该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在雍正时代以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图中的丞相制度是在哪个朝代被废除的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反映的某朝首创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下中书省直辖的地区除河北外还有哪里?该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选择题- (共19题)
4.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
C.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
D.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
8.
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尤其是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帮镜头,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汗颜。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A.酒壶、茶壶 |
B.猪肉、羊肉 |
C.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
D.刀、剑 |
10.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
B.指南针 |
C.印刷术 |
D.造纸术 |
11.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八股取文、文字狱 | D.闭关锁国 |
12.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
2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
C.军机大臣接替垂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