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78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1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

——摘编自李振纲主编《中国儒教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于1958年2-4月和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把领海规定为12海里,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所以,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本身,就是对海洋霸权主义者的重重的一击。与会的国家共有167个。美苏则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它们先以“时权不成熟”为借口进行阻绕,后又一反常态,提出海块通行、捕鱼、科研等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企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但是,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最后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曾国藩,汉族,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清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乡派”创立人。他是被满清赋予大权的第一个汉人,以血腥的手腕破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满清统治者的大危机……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兵工厂(如19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派遣第一批出洋留学生、制造出第一条大轮船、设立江南制造局并翻译泰西科学书籍,因此有人誉之为中国现代化之父……在家庭教育思想上,他提出要孝顺长辈、虚心向学、严于律已、持之以恒等,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诸多启示……钱穆在论及曾国落这样评价“其论学尤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才,此即其毕生学术所在,亦即毕生事业所在也”。
——《关于曾国藩评价的几个问题》《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历史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2.论述题(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计划经济对期我国经济波动大起大落,几个经济周期表现为古典型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调拉经济,经济增长仍然有所波动,但即使在经济周期的谷底,仍保持一定的这度在增长。

——《新中国60年统计汇编》(2009年前)和《2011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2010年)

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提取一条有效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8题)

7.
梭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民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后,废除了这一酷刑,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这一变化体现出
A.雅典公民实现了人人平等
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局面
C.古雅典对人权的尊重
D.雅典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8.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谣,必须执行死刑。”《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
A.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
B.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
C.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
9.
在俾斯麦出任帝国宰相的漫长任期中,德皇和宰相在原则问题上都相互信任,以至于俾斯麦能够大权在握、纵横捭阖,成为帝国权力的真正化身。这主要说明
A.帝国宰相与德皇之间相互制约
B.德意志帝国宰相掌握最高行政权
C.俾斯麦的职权凌驾于德皇之上
D.帝国宰相职权和任期取决于德皇
10.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周恩来意在说明
A.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
B.中共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C.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D.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11.
列宁在发表“四月提纲”时说,沙皇统治虽然不复存在,但俄国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没有变,所以,谁奢谈“保卫祖国”,他(普列汉诺夫)就是个“帝国主义者”!据此,列宁认为
A.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十月革命迎合了俄国革命的形势
C.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
D.普列汉诺夫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
12.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13.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说:“我们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否则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一言论
A.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B.导致美苏“冷战”正式形成
C.直接促成了马歇尔计划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
14.
“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5.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
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16.
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
D.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
17.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C.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18.
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行业
项目
1912年
1920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0
516.9
22.8
卷烟
资本额
137.8
1680.4
36.7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19.
以下两幅图反映当前某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向和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村土地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B.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农村改革的前提
C.发展非农产业是农村致富的关键
D.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20.
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
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评判标准
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
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
21.
下图是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关系图。对此图的最准确解读是
A.三次科技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
B.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
D.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
22.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予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
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23.
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A.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国情
B.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
C.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D.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
24.
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烧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