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法律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帝国建立后)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这样,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1)材料一表明,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变化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2)据材料二指出,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了哪些政治成果?《权利法案》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西……,该有革命性、民主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表现。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据材料四,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体现出什么原则?
材料一: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帝国建立后)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这样,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1)材料一表明,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变化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2)据材料二指出,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了哪些政治成果?《权利法案》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西……,该有革命性、民主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表现。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据材料四,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体现出什么原则?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此外,刘邦为“矫秦县之失策”,还“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1)据材料一,论证“汉承秦制”这一历史命题。结合所学,指出刘邦“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
材料二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收兵收财的措施并说明朱熹认为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此外,刘邦为“矫秦县之失策”,还“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1)据材料一,论证“汉承秦制”这一历史命题。结合所学,指出刘邦“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
材料二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收兵收财的措施并说明朱熹认为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单选题- (共15题)
6.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7.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 B.割占香港岛 |
C.领事裁判权 | D.协定关税 |
8.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 |
B.定都天京 |
C.《天朝田亩制度》 |
D.《资政新篇》 |
9.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对上表解释正确的是
项目 | 参战舰艇(艘) | 火炮(门) | 兵力(人) | 舰船损失 | 伤亡人数 |
中方 | 10 | 191 | 2052 | 5艘沉没 | 1200 |
日方 | 12 | 272 | 3566 | 5艘重伤 | 300 |
对上表解释正确的是
A.黄海海域制海权控制在日本手中 |
B.中日双方海军的战斗实力总体上是敌强我弱 |
C.中日双方损失旗鼓相当 |
D.这场海战失败后,清政府立即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
10.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中共二大,确定民主革命纲领 |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 |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D.召开七大,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 |
11.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C.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
D.国民党“围剿”红军 |
12.
民国26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声明书”的发表推动了
A.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的抵抗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3.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
D.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
14.
某传单上写道:“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 B.巴黎公社革命期间 |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 D.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
15.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16.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