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6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6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如图所示两幅图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的生产工具名称分别是
材料二 (宋朝)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3)材料三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请问材料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钱穆《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3)请问材料三中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3.
藏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1)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元朝疆域辽阔,超过汉唐版图。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

——《西藏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三指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开始于什么时期?
材料三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措施
顺治帝
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康熙帝
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雍正帝
1727年,开始设立 ,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3)材料三中的措施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表格①、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选择题(共19题)

4.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
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6.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郑和下西洋
8.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9.
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0.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汉)坐而论道   (宋)站议时政 (清)跪受笔录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封建制度的完善
11.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12.
下列民族与人物各项横线两端没有联系的是
A.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蒙古族——松赞干布
C.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党项族——元昊
13.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14.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5.
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到太平洋及台湾岛
B.南到南海诸岛
C.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D.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16.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7.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19.
一天早晨,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末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B.废除丞相C.创立内阁D.迁都北京
20.
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文化专制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设中书省
21.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22.
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