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86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干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危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2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
2.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20题)

4.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组成“四百人会议”
B.发放公职津贴
C.颁布“解负令”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5.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西塞罗生活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6.
(题文)罗马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的,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反映罗马法
A.具有民主性
B.维护平民的利益
C.保护自然
D.保护私有财产
7.
2011年6月,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C.过于专制独裁
D.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8.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这里“转折点”的意思是说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制度终结
9.
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10.
下表为小明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B.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D.立法机构、英国议会
11.
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2.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13.
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A
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B
1895年
《马关条约》
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C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
D
1942年
中国派远征军入缅
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A.A
B.B
C.C
D.D
14.
2012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D. 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15.
一位青年在1947年入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6.
***在1949年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其中“俄国人的路”是指
A.退出一战
B.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推翻沙皇政府
17.
对以下两张照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统一是台湾全体民众的迫切愿望
B.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认可“一国两制”
C.体现海峡两岸对实现国家统一途径的认识不同
D.“一国两制”方针表明大陆已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8.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应该是
A.“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
C.“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D.“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
19.
1949年***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
D.英国
21.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同盟解体
B.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22.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23.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3.选择题(共4题)

2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2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

 

26.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27.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