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4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9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这时期倭寇为祸最烈的是南直隶、浙西一带,包括应天、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杭州等府,即明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带。倭寇一路烧、杀、抢掠,破坏交通设施以防明军追击,劫掠人口卖回日本,或用以延缓明军追击。到了嘉靖26年(1546年),甚至形成“倭寇百艘久泊宁、台,数千人登岸焚劫”的局面。

材料二:戚继光率军抗倭时,有一次临时派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到达。戚继光军令如山,他的儿子被军法处置。

材料三: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1)材料一中的倭寇主要来自哪个国家?给当地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志向?

(4)请用一句话对戚继光进行评价。

2.

   材料一:朱元璋派出大量特务,事无巨细,打探大臣的行踪。包括大臣家晚上请的什么客,作的什么诗,第二天上朝有时朱元璋还装出无意的样子当面提醒酒宴中的细事,群臣无不惊骇,在朝廷上战战兢兢,而朱元璋恰恰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材料二:清代创立军机处,把它和奏折制度相结合,即以朱批谕旨答复臣下奏折,召见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皇帝一人处理。

(1)材料一中的特务具体指什么?到明成祖时又增设了哪一特务机构?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它是由什么人员组成的?

(3)材料中的特务机构和军机处的设立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共同影响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乾隆统治的时候,清政府再度限制海外的一切贸易。到了乾隆22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其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0题)

4.
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秦汉——宋元——明清B.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C.宋元——隋唐——秦汉——明清D.明清——宋元——秦汉——隋唐
5.
七年级(1)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一场诗词比赛,其中有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书法等; 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6.
以下史实中,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
①康熙帝设置台湾府
②元世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③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
④元世祖设置澎湖巡检司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8.
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9.
南宋时,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B.小麦C.粟D.黍
10.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11.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
12.
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出现中国最早的纸B.发明了火药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13.
下列作者与作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施耐庵——《西游记》 
④吴承恩——《水浒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14.
《三字经》中有“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其中“太祖”指的是(  )
A.赵匡胤B.朱元璋C.努尔哈赤D.皇太极
15.
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  )
A.满族B.藏族C.回族D.蒙古族
16.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247年吐蕃各部归附蒙古
B.明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D.清前期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17.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前期人口增加的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18.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里的 “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人地矛盾突出
③财政危机
④官员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
B.唐诗宋词
C.《资治通鉴》
D.明清小说
20.
“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令应出自(  )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21.
下图雕塑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A.促进民族团结B.取得抗倭胜利
C.完成祖国统一D.加强中外交流
22.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统治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3.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汤显祖对京剧形成作出突出贡献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