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845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铭记战败的耻辱,希腊联军曾经立誓“被波斯人毁灭的圣殿不再重建”,但公元前450天的这一誓言被解除,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者的伯里克利坚持要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更加庞大、更加壮丽辉煌的神庙,以此展示希腊人的智慧和伟大。公元前447年,伯里克利大规模兴建雅典卫城。
——摘编自《光明日报》等附:雅典卫城示意图

材料二
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微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
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颗太好的良心。你的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经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啊。
将军:唯一麻烦的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是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阿里斯托芬《吕西斯忒拉忒》
注: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雅典公民。
(1)指出雅典卫城示意图中A、B两处建筑的名称?概述B处建筑艺术成就?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人的智慧和伟大”在伯里克利时代政治上的具体表现?
2.
材料一(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摘编自《民法大全》
(1)《十二铜表法》发表的原因是什么?标志着什么?
(2)《民法大全》形成于哪位皇帝期间?其目的是什么?又标志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内容,你认为罗马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才乞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指出其来源。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单选题(共14题)

4.
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国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人,将丧失公民权利,不能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 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5.
“在雅典……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辩护机会,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放境外。”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B.缺少完备而有效的法律体系
C.多数人的意志都是错误决定
D.民主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6.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借克里昂之口这样批评公民大会:“你们经常是言辞的欣赏者;至于行动,你们只是从人家的叙述中听来的……你们像是坐在职业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是一个讨论国家事务的议会。”他的批评表明
A.公民大会无法履行民主职能
B.雅典民主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C.修昔底德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D.雅典公民缺乏足够的政治理性
7.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的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8.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9.
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A.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 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 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10.
“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法律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保护了雅典平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1.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B.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12.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
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体系宏大而缜密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13.
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C.适用商品交换且拥有持久生命力
D.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14.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15.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些规定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B.《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C.《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D.《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16.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7.
“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保护私有财产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内容相当广泛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