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自***诗词:《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夭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写出诗句中的“唐宗”。他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2)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3)概括唐朝的社会风气总体特点。
(4)写出诗句中的“宋祖”和宋朝防止武将跋扈而采取的政策。
(5)诗句中的“一代天骄”指谁?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代表?概括出他的主要功绩。
(1)写出诗句中的“唐宗”。他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2)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3)概括唐朝的社会风气总体特点。
(4)写出诗句中的“宋祖”和宋朝防止武将跋扈而采取的政策。
(5)诗句中的“一代天骄”指谁?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代表?概括出他的主要功绩。
2.
阅读下列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图一吐蕃使者求亲图二唐蕃会盟碑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思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具体史实证明。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材料一:图一吐蕃使者求亲图二唐蕃会盟碑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思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具体史实证明。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镦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4)台湾在元朝称为什么?它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机构是什么?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镦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4)台湾在元朝称为什么?它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在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机构是什么?
2.选择题- (共7题)
4.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7.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