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与朝廷”订立了哪一和议?具体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指出苏辙对“(辽)与朝廷”和议持什么态度?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与朝廷”订立了哪一和议?具体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指出苏辙对“(辽)与朝廷”和议持什么态度?
2.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怎么评价它的?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怎么评价它的?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战不如和”等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交好的请求。双方和议商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两,绢15.3万匹。
(1)材料一中,双方的约定体现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约定: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战不如和”等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交好的请求。双方和议商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两,绢15.3万匹。
(1)材料一中,双方的约定体现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有什么积极作用?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5.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2分)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2分)
2.选择题- (共27题)
6.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13.
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哪些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
A.辽、元 |
B.金、西夏 |
C.金、元 |
D.辽、西夏 |
14.
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6.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 |
B.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
C.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 |
D.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
17.
澶渊之盟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澶渊之盟是宋
A.与辽议和 | B.与西夏议和 |
C.与金议和 | D.与元议和 |
22.
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24.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
B.宋夏议和 |
C.靖康之变 |
D.宋金议和 |
26.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
B.国家的统一 |
C.民族政权的繁荣 |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
27.
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30.
选词填空。
图书馆 报刊亭 阅览室
①妈妈在{#blank#}1{#/blank#}买杂志。
②同学们在{#blank#}2{#/blank#}读书。
③我们去{#blank#}3{#/blank#}借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