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3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0

1.综合题(共5题)

1.
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材料四:清军评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它的设立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思考清朝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
识别和运用历史插图是我们学习和基本能力之一,请结合下面图片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图(2)“交子”有着怎样的地位?这种新货币有何明显优点?
(2)材料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哪一领域的繁荣?此外当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3)这给当前我国发展经济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
3.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倘祥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诗,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一


(1)图一、图二的人物都为唐朝外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分别是谁?他们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盛大的明朝)明初,对外交往活跃,中华民族完成了人类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封闭的清朝)清朝盲目地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往来,最终导致自己落后。

材料三: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采取什么外交政策?该政策在当时起到怎样的消极影响?

4.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图1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2)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和监视?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以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

材料二 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

材料三 如下图为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它在雅克萨抗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戚继光为什么能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并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2)材料二中“你们”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此战役结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2.选择题(共15题)

6.
如果你想在两宋时期做大米生意,此时,你应该选择的最著名的水稻产区是
A.开封
B.甘肃
C.苏州、湖州
D.四川
7.
《宋史·职官志》记载,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知州权力
C.削弱宰相权力
D.提高行政效率
8.
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9.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0.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蒙古族文化比汉族先进
C.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D.“行汉法”,推行中原地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11.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達和燕青逛东京大街,一个有说书、唱曲、杂剧、猜谜、相朴、踢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让两人流连忘返。这一场所在当时被称为
A.皇官B.都市C.瓦子D.乡村
12.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13.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14.
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5.
他先为地主放牛谋生,后剃度为僧托鉢流浪,但凭借着智慧和努力,最终他“逆袭”成功,于1368年建立了新政权,定都应天府。他是
A.李渊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16.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设立“三司”
D.八股取士
17.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军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派郑和下西洋
B.设驻藏大臣
C.发动雅克萨之战
D.册封达赖、班禅
18.
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其目的是(   )
A.扩大明朝疆域B.发展旅游业
C.防御匈奴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19.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京剧形成于
A.元朝B.明朝C.清朝D.唐朝
20.
嘉庆帝还是皇阿哥的时候随父亲南巡,在杭州他目睹八旗将士接受骑射检阅,但见“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他当政后,每次述说此事都引以为戒,可见乾隆时□口口□的情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口口□口”应是
A.君主集权B.文化专制C.结党营私D.军备废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