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3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0

1.综合题(共3题)

1.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什么新发展?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辅佐唐太宗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的两个宰相。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四 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候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4)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当时的“腹里”直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个朝代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和监视?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倡导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往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具体到达的地方。
材料二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代之而兴。唐宋时期,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上我们对海权的认识不够,海洋意识不强。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

(3)据材料三,举出古代中国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事例。
材料四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名称。并概括指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通过对比汉唐到明清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7题)

4.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逵和燕青逛东京大街,一个有说书、唱曲、杂剧、猜谜、相朴、踢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让两人流连忘返。这一场所在当时被除为
A.瓦子
B.都市
C.皇宫
D.草市
5.
下列三幅图片,最能反映出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宋代货郎图 北宋“交子”铜版拓片  南宋“会子”铜版拓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化
6.
能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双方政权的示意图是
A.
B.
C.
D.
7.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B.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D.政府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粮食作物
8.
他们的著作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史学两司马”是指
A.司马迁、司马光
B.司马迁、司马谈
C.司马睿、司马光
D.司马迁、司马懿
9.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冤屈与悲惨境遇。塑造了“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文学家是
A.杜甫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
10.
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人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11.
《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蒙古高原的状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成吉思汗
D.康熙帝
12.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火药在军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
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B.满族C.白族D.回族
14.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宋朝文学成就最大的是
A.诗
B.散文
C.词
D.话本小说
15.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6.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1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的紫禁城(故宫)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C
明代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全面落伍于世界
 
A.A
B.B
C.C
D.D
18.
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A.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均田免赋
D.等贵贱,均贫富
19.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0.
下边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