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的主题,以人类本身作为知识与艺术追求的核心。(文艺复兴的出现)意大利的那种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因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举出同一时期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的主题,以人类本身作为知识与艺术追求的核心。(文艺复兴的出现)意大利的那种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因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举出同一时期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革命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结合国情开辟了什么样的道路?他的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在革命实践中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的革命原理,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革命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的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指导了什么实践活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结合国情开辟了什么样的道路?他的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单选题- (共16题)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跨越。到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性决策出自于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四大” |
6.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
7.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8.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否定人的欲望 |
B.重视道德建设 |
C.关注智慧发展 |
D.注重理性思考 |
11.
2014年京剧3D电影《霸王别姬》在被誉为“好莱坞的风向标”的杜比剧院举行首映礼。导演滕俊杰说:“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迈开了第一步,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这绝不会到此为止,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创意智慧和创新勇气,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出去。”这充分体现了
A.中国京剧开始走向全世界 |
B.京剧艺术魅力普遍受到世界肯定 |
C.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D.技术进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
13.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
14.
“1919年11月6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学会联合举行的大会上,天文学家罗伊尔宣布:“星光确实按照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预言发生偏折。”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
A.量子假说 |
B.相对论 |
C.万有引力定律 |
D.电磁感应现象 |
18.
20世纪80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从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从书”、“走向来来从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理论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
B.反映了西方文化比较优秀 |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
D.表明中国学术界已全盘西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