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1)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1)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2.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以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材料一

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
美国早期的发展历程,引人深思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从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1)《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它的起草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是指哪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代表们的“忧虑”,这部宪法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3)材料三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促进了美国早期的发展?
材料一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从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二 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南北战争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第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文化,所以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经济联邦制获得了统一。……第三,内战使联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力量,开始建立出一个以国家、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形态。——摘编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1)《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它的起草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是指哪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代表们的“忧虑”,这部宪法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3)材料三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促进了美国早期的发展?
2.选择题- (共20题)
8.
“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
10.
《盛京时报》报道:“……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该亲日报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华北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1.
1945年9月,***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
B.北平和谈 |
C.西安事变 |
D.重庆谈判 |
12.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
B.抗日战争胜利 |
C.新中国成立 |
D.全国人大召开 |
14.
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5.
“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
B.慕尼黑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万隆会议 |
17.
《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A.人文主义 |
B.社会主义 |
C.理性主义 |
D.自由主义 |
18.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是人权与法治,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这部纲领性文件是
A.《权利法案》 |
B.《人权宣言》 |
C.《独立宣言》 |
D.《人民宪章》 |
20.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按照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导致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大化改新 |
B.明治维新 |
C.百日维新 |
D.日俄战争 |
21.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某场战争70周年的大会上说:“在这个神圣的日子……我感到万分自豪,因为正是我们的父辈祖辈们粉碎了这股黑暗的势力。”这股“黑暗势力”指的是
A.霸权主义 |
B.殖民主义 |
C.分裂主义 |
D.法西斯主义 |
22.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
A.苏联和东欧 |
B.美国和西欧 |
C.轴心国集团 |
D.同盟国集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