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2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4

1.综合题(共2题)

1.
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科技照耀古今)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样东西”指中国古代的哪三项重大发明?“第三种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中国的海船?被哪国人传入欧洲?
(建筑精美绝伦)
材料二: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根据材料指出它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绵恒万里,分地守御。

——《明史。兵志》

(3)“绵直万里分地守御”是指哪一建筑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工程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其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文艺彰显世俗)
材料四: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噎……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选自歌词《说唱脸谱》

(4)材料中的人物造型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请举出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以及与其有关的两部著名小说。
材料五: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十九世纪初流行语

(5)材料五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感悟历史文化)
(6)通过探究,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中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请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为题,撰写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短文内容须包含上述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明清时期在六个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并谈谈你对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的认识。
(2)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判断题(共1题)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1)图1中元朝在A地设立北庭都元帅府,使这一地区正式纳人中国版图。
(2)图2中的侵略军向郑成功投降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环抱。
(3)为了抗击图3的侵略者,清政府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4)图4中,率军亲征并平定叛乱,为巩固B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乾隆帝。
(5)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史实都发生在元朝统治时期。
(6)图2、图3、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谱写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的壮丽篇章。
(7)上述历史启迪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3.选择题(共20题)

4.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央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5.
下列制度中属于元朝首创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
罗宗信在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作的序文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这里的“大元乐府”所指的文学形式是
A.诗歌
B.词
C.元曲
D.小说
7.
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由中国输往西方的创造发明有
①印刷术
②火药
③指南针
④纸币
⑤驿站制度
⑥天文、历法
⑦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⑧药物
⑨杂技
⑩数学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⑦⑩
8.
仔细观察下面的中国古代史年代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明朝的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
我国历史上疆域版图面积最大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
元朝时直属于中央中书省的有(  )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在元朝的广阔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12.
下列与皇太极有关的是
①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②统一女真各部
③改国号为清
④建立后金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
民族英雄是“在一个民族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明清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戚继光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4.
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B.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商业发达,出现了很多工商业市镇
D.康熙末年,全国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5.
1644年4月,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其直接原因是(  )
A.李自成攻北京B.吴三桂引清入关
C.政治腐朽D.明朝走向灭亡
16.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
17.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18.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19.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0.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21.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22.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B.康熙帝册封班禅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23.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