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奥秘 揭竿而起 甲胄(zhòu) 脉脉含情(mò) |
B.标致 不可明状 匿名(nì) 挑拨离间(jiān) |
C.广袤 洞察世事 畸形(jī) 舐犊之情(shì) |
D.托辞 器宇轩昂 诬蔑(wū) 藏污纳垢(ɡòu)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
B.这位根雕大师的雕刻作品中所表现的力与美,真是无与伦比。 |
C.老师上课时强聒不舍,终于把这道题给大家讲清楚了。 |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居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互助养老”的模式。 |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
C.吕剧是淄博传统戏剧剧种,在剧院的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 |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①心存善良的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②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广。
③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④与善良之人相处,你无需有所顾忌,有所防备,而且会倍感舒服。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①心存善良的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②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广。
③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④与善良之人相处,你无需有所顾忌,有所防备,而且会倍感舒服。
A.③④②① | B.②①④③ | C.②④③① | D.③①②④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 |
B.《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写的传记。 |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豪放词派代表,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D.《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宋代范仲淹,整首词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上片写出猎场面,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片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
B.上片中的“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
D.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刘金祥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 A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B ,归雁洛阳边”……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跃然纸上”。
③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稀释和削减。
④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⑤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小题1】【小题2】请在文章第②段横线上A、B两处填入正确的诗句。
【小题3】【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小题5】【小题6】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7】【小题8】结合本文论述的核心,谈谈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小题9】【小题10】李明同学想阅读一部家书名著,请你将《傅雷家书》推介给他。
刘金祥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 A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B ,归雁洛阳边”……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跃然纸上”。
③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稀释和削减。
④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⑤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小题1】【小题2】请在文章第②段横线上A、B两处填入正确的诗句。
【小题3】【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小题5】【小题6】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7】【小题8】结合本文论述的核心,谈谈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小题9】【小题10】李明同学想阅读一部家书名著,请你将《傅雷家书》推介给他。
8.
母爱永远
管峻
①今年的母亲节就要到了,而我的母亲已辞世快十个月。想起母亲的笑容,心底依然温暖。其实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活着。
②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的入党宣誓,在一片坟地里悄悄进行。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苏区解放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③她后来回忆说,当年自己文化程度低,晕车又特别严重,出不了远门。加之那时已成家,并且有了一个孩子,所以决定留在家乡生活。
④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母亲抱着家里的那只大花猫在摇篮边逗我大笑的样子。母亲生我的那年已经三十六岁,生活已渐渐磨平了她身上的锐气,所以,我最初的记忆已无法与那个“大无畏的革命战士”相连。
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⑥我的父亲比母亲年长三岁,性格温厚不善言,家父年少时,在县城的烟店工作,日本人打过来时,他来到乡下,后与母亲相识结婚。一九五四年,父亲回到县城在滨海县拖拉机站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仍住在乡下。
⑦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辗转求医两年,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十月,父亲不幸病逝。
⑧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第一次见到母亲哭得昏天黑地。那时候,我只有十二岁,少不更事的我陪着母亲和舅妈为父亲守灵时,看见别人来吊孝时送的“的确凉”布料,竟然悄悄地对母亲说:我想用这布料做一条裤子。母亲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是多么愚钝。
⑨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扬场,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⑩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⑪我自幼热爱书法,读高中时又迷上了绘画。母亲见我对书画如此痴迷,并且进步迅速,便对我说:邻近村子里有一个人,因为能写一手好字而被连云港的一个单位招去工作了。她鼓励我要以人家为榜样,将来也能靠写字画画养家糊口。
⑫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武警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⑬后来,我从部队进入到院校读大学,再从部队转业去画院工作,一路走来,母亲的牵挂从未停息。
⑭因为母亲晕车特别严重,她一辈子都坚守在村庄里。我时常回老家看望她。偶尔,我好奇地问起她当年参加革命的事,她微笑着淡淡地说:那时候,年纪小,基本上是做地下工作,负责联络、宣传,并不是扛枪打炮。母亲说完,爽朗地笑着,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
⑮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⑯可母亲还是安静地走了。那天,大哥打电话来说:“妈妈状态很不好,我们很快就要没有妈妈了。”年近古稀且在我看来对儿女情长一向宽心的大哥,竟然能说出这样真切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有母亲在,我们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每年无数次奔回家里,就缘于母亲还健在。母亲走了,家就散了,家乡也变成了故乡。在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母亲终于无牵挂地去和父亲团聚了。
⑰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到了,节日快乐!我们永远爱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
【小题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
【小题2】有人说,文章是回忆母亲的,而第⑥⑦段则是写父亲的,与题目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小题3】结合语境,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母亲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
【小题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小题5】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请结合体验,给自己的妈妈写一段颁奖词。
管峻
①今年的母亲节就要到了,而我的母亲已辞世快十个月。想起母亲的笑容,心底依然温暖。其实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活着。
②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的入党宣誓,在一片坟地里悄悄进行。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苏区解放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③她后来回忆说,当年自己文化程度低,晕车又特别严重,出不了远门。加之那时已成家,并且有了一个孩子,所以决定留在家乡生活。
④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母亲抱着家里的那只大花猫在摇篮边逗我大笑的样子。母亲生我的那年已经三十六岁,生活已渐渐磨平了她身上的锐气,所以,我最初的记忆已无法与那个“大无畏的革命战士”相连。
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⑥我的父亲比母亲年长三岁,性格温厚不善言,家父年少时,在县城的烟店工作,日本人打过来时,他来到乡下,后与母亲相识结婚。一九五四年,父亲回到县城在滨海县拖拉机站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仍住在乡下。
⑦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辗转求医两年,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十月,父亲不幸病逝。
⑧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第一次见到母亲哭得昏天黑地。那时候,我只有十二岁,少不更事的我陪着母亲和舅妈为父亲守灵时,看见别人来吊孝时送的“的确凉”布料,竟然悄悄地对母亲说:我想用这布料做一条裤子。母亲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是多么愚钝。
⑨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扬场,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⑩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⑪我自幼热爱书法,读高中时又迷上了绘画。母亲见我对书画如此痴迷,并且进步迅速,便对我说:邻近村子里有一个人,因为能写一手好字而被连云港的一个单位招去工作了。她鼓励我要以人家为榜样,将来也能靠写字画画养家糊口。
⑫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武警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⑬后来,我从部队进入到院校读大学,再从部队转业去画院工作,一路走来,母亲的牵挂从未停息。
⑭因为母亲晕车特别严重,她一辈子都坚守在村庄里。我时常回老家看望她。偶尔,我好奇地问起她当年参加革命的事,她微笑着淡淡地说:那时候,年纪小,基本上是做地下工作,负责联络、宣传,并不是扛枪打炮。母亲说完,爽朗地笑着,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
⑮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⑯可母亲还是安静地走了。那天,大哥打电话来说:“妈妈状态很不好,我们很快就要没有妈妈了。”年近古稀且在我看来对儿女情长一向宽心的大哥,竟然能说出这样真切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有母亲在,我们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每年无数次奔回家里,就缘于母亲还健在。母亲走了,家就散了,家乡也变成了故乡。在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母亲终于无牵挂地去和父亲团聚了。
⑰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到了,节日快乐!我们永远爱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
【小题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
【小题2】有人说,文章是回忆母亲的,而第⑥⑦段则是写父亲的,与题目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小题3】结合语境,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母亲望着我,愣了许久,竟然点头答应了。
【小题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小题5】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请结合体验,给自己的妈妈写一段颁奖词。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学校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富有文采的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调动思维,趣味创作,仿照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的情境,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骤然间的阵雨袭来,路人四散奔逃,你却悠然为我撑起一把伞……
①诗意的情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意的情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富有文采的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调动思维,趣味创作,仿照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的情境,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骤然间的阵雨袭来,路人四散奔逃,你却悠然为我撑起一把伞……
①诗意的情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意的情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