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有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土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四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抽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科举制的选才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有什么消极影响。
2.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费正清评述的“某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梦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四: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费正清评述的“某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3.
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次有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资料如下,请你根据资料解决问题。
(图片探究)

图一鉴真 图二唐蕃会盟碑 图三玄奘 图四金奔巴瓶
(1)以上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相符?
(表格整理)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政策探究)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日:“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感想分享)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图片探究)

图一鉴真 图二唐蕃会盟碑 图三玄奘 图四金奔巴瓶
(1)以上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相符?
(表格整理)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
唐朝 |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
② 朝 |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
清朝 | 确立册封制度,设③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政策探究)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日:“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3)材料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感想分享)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2.选择题- (共17题)
6.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唐至宋代这一时期的什么情况
| 西汉(2年) | 西晋(280年) | 唐代(742年) | 宋代(1080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A.经济重心南移 |
B.政权并立 |
C.城市经济活跃 |
D.民族交融加强 |
15.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等到)隋,一土宇(统一天下)……元灭金,绝宋世(结束宋朝统治)……”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汉、元 |
B.秦、隋、元 |
C.秦、唐、元 |
D.秦、宋、元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