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夏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1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2.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五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六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2019年)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5)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6)材料六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材料六中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单选题(共26题)

3.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②崇尚正义和法制
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6.
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成的,而是用血写成的。”这是在说明《德拉古法典》
A.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编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
C.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7.
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英国
C.德意志
D.西班牙
8.
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9.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0.
下列不属于西欧宗教改革作用的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D.天主教会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1.
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12.
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3.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14.
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A.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15.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6.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推行均田制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18.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
D.都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19.
阿里上台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A.反对奴隶主贵族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B.反对英国入侵和土耳其入侵
C.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D.反对马木鲁克和包税人统治
20.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1.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2.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2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24.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25.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6.
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歇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27.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范仲淹改革
28.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3.选择题(共9题)

29.

根据污染指数可以判断该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30.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1.

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日照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图完成下题。

32.

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日照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图完成下题。

33.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    )的污染。
34.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___________是职业道德得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   )

35.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___________是职业道德得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   )

36.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___________是职业道德得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   )

37.

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斜面底端,最初3s内经过的路程为s1,最后3s内经过的路程为s2,已知s2﹣s1=6m,s1:s2=3:7,则斜面长度为{#blank#}1{#/blank#}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