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材料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五: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5)根据材料五回答,这次会议的目标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分别是什么?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生产关系是如何调整的?材料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五: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5)根据材料五回答,这次会议的目标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材料二: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材料一: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材料二: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单选题- (共32题)
3.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
4.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
5.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6.
光荣革命之前,国王大权独揽,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这表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A.国家行政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议会的手中 |
B.国王只保留了最高国家权力象征性的地位 |
C.制度变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顺利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
D.在不改变政权形式的前提下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
A.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
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
8.
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
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 |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十月革命 |
9.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
B.欧洲要脱离"北约",建立自己的防务 |
C.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 |
D.希望欧洲合,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
11.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12.
宋代圩田开辟十分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D.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 |
13.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这种变化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
C.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 |
14.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15.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
16.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17.
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 |
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 |
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 |
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 |
18.
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
B.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 |
C.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
D.西部经济依“战争之手”得到发展 |
19.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20.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
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
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
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
21.
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
22.
“自本年(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材料描述的事件产生的影响有
①稳定了国内物价
②减少了白银外流
③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
①稳定了国内物价
②减少了白银外流
③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3.
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
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
C.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支持 |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最深 |
24.
20世纪初,安徽泾铀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上述材料体现出安徽
A.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
B.民众比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 |
C.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
D.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 |
25.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26.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27.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
B.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
C.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 |
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
28.
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4亿元,扭转了前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达到3684万担,增长11.4%;生猪年末达到近1亿头,比上年增加了2440多万头。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制定了
A.过渡时期总路线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髙”方针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
29.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回答了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最重大的认识问题是
A.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
B.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
C.“一国两制”和实现国家统一问题 |
D.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
30.
曾任四川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回忆道:“在人民公社20年时间里,向阳公社人均分配从68元到74元,只增加了6元钱。”1980年,该地区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677元,比1978年净增2000多元。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
B.农业生产技术获得突破 |
C.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 |
D.确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
31.
今日的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在分析中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列对这段论述的正确理解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会始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完整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基石
③工业体系的建成完全依靠国内资金和技术积累
④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
①计划经济体制会始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完整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基石
③工业体系的建成完全依靠国内资金和技术积累
④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32.
有学者认为,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 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
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 | 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
33.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
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
34.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