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都反映出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特点,请分别说出来?
(2)小明是现在山东滨州人,在图1、图2中,他的家乡所处地域各属于当时哪个政权管辖?在图3中,他的家乡属于当时哪一行政机构管理?
(3)简要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政权局势从图1转变为图3的经过。
(4)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在“文学上”和“航海上”改变世界的发明是什么?这二项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永乐六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又先后六次率领船队远航,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处以军法。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带去大量中国特产?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依据所学,请你说说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了哪里?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朝初年,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出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明代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
2.选择题- (共20题)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施空前辽阔的疆域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② | D.①④ |
A.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 B.推动了殖民扩张 |
C.促进了文艺复兴 | D.促进了社会转型 |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 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 |
A.造纸术的发明 |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指南针用于航海 |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B.对外征战,拓展疆土 |
C.便武兴文,士人地位高 | D.对外开放,外贸兴盛 |
①文天祥是一位民族英雄
②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③文天祥抗击外来侵略的抗争精神值得赞扬
④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① |
A.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 B.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
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 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
C.官员们在玩踢足球 | D.农民军在元旦时进攻官府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A.《史记》 | B.《齐民要术》 | C.《清明上河图》 | D.《红楼梦》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
B.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D.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
①春秋战国时代
②秦汉时期
③明清时期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天工开物》 |
B.《本草纲目》 |
C.《农政全书》 |
D.《齐民要术》 |
A.明太祖关心臣下生活 | B.明朝君臣关系密切 |
C.明太祖加强君主权力 | D.明朝君臣关系紧张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