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5题)
1.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
B.议和政策 |
C.重文轻武 |
D.杯酒释兵权 |
2.
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湖区的圩田、山区的梯田面积不断扩大 | B.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在这一时期引进并得到推广 |
C.玉米和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 D.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边疆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
3.
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A.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B.南北朝时期流芳千古的书画艺术 |
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
D.宋元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7.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
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
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8.
金朝统治末年,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血腥的权力斗争,腐蚀着政权的大厦,外部面对着强劲的____旋风,它的灭亡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_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契丹 |
B.女真 |
C.匈奴 |
D.蒙古 |
13.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两尊铁铸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感慨吗?( )
A.文天祥宁死不屈 | B.秦桧谋害岳飞 |
C.王彦抗金 | D.卫青抗击匈奴 |
14.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23.
《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 B.废丞相,设三司 |
C.设置三省六部制 | D.创立殿试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