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模拟检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1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条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请回答: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不相符?(填出序号即可)
(2)请根据题意填全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③ 制度、设驻藏大臣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2.判断题(共1题)

4.
元朝在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选择题(共21题)

5.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市舶司
6.
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
A.宰相
B.通判
C.转运使
D.枢密使
7.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B.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8.
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
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10.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
11.
***有诗词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12.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
13.
每个朝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词
B.诗、曲
C.词、曲
D.词、小说
14.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A. 儒家思想 B. 建筑艺术
C. 佛学经典 D. 活字印刷
15.已知 M 是抛物线 C:y2=2px(p>0) 上一点, F 是抛物线 C 的焦点,若 |MF|=pk 是抛物线 C 的准线与 x 轴的交点,则 MKF= (    )
16.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 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 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 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
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
19.
明末农民战争中,成为起义军主力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军
B.张角起义军
C.黄巢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20.
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
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汤显祖的《窦娥冤》B.洪昇的《桃花扇》
C.孔尚任的《长生殿》D.曹雪芹的《红楼梦》
22.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D.餐饮业
23.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24.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  )
A. 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 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 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5.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A.罗贯中B.吴承恩
C.施耐庵D.曹雪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