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又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并把晚唐五代时权宜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国家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此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危机?它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2题)
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②宋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④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A.重武轻文 | B.重农抑商 | C.重视教育 | D.重文轻武 |
A.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 B.商人的地位提高 |
C.城市文化生活丰富 | D.节日的热闹景象 |
A.《旧唐书》 | B.《新唐书》 |
C.《宋史》 | D.《元史》 |
A.它出现于隋唐时期 | B.它是由毕昇发明的 |
C.它最早出现于北宋 | D.它属于胶泥印刷术 |
在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中,小华收集到某“健步走运动”团队中20名成员一天行走的步数,记录如下:
5640 |
6430 |
6520 |
6798 |
7325 |
8430 |
8215 |
7453 |
7446 |
6754 |
7638 |
6834 |
7326 |
6830 |
8648 |
8753 |
9450 |
9865 |
7290 |
7850 |
对这20个数据按组距1000进行分组,并统计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步数分组统计表
组别 |
步数分组 |
频数 |
A |
5500≤x<6500 |
2 |
B |
6500≤x<7500 |
10 |
C |
7500≤x<8500 |
m |
D |
8500≤x<9500 |
3 |
E |
9500≤x<10500 |
n |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在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中,小华收集到某“健步走运动”团队中20名成员一天行走的步数,记录如下:
5640 |
6430 |
6520 |
6798 |
7325 |
8430 |
8215 |
7453 |
7446 |
6754 |
7638 |
6834 |
7326 |
6830 |
8648 |
8753 |
9450 |
9865 |
7290 |
7850 |
对这20个数据按组距1000进行分组,并统计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步数分组统计表
组别 |
步数分组 |
频数 |
A |
5500≤x<6500 |
2 |
B |
6500≤x<7500 |
10 |
C |
7500≤x<8500 |
m |
D |
8500≤x<9500 |
3 |
E |
9500≤x<10500 |
n |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