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唐宗宋祖所种下的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精神基因,必将促进当今中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的实现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⑵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⑶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
⑷材料三中,普认为“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⑸从唐宗宋祖宗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⑵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⑶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
⑷材料三中,普认为“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⑸从唐宗宋祖宗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2.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4)村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5)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依据材料一,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2)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3)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是如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这一举措造就了宋朝怎样的文治局面?材料三 如下图

(4)村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材料四 如下图

(5)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2.选择题- (共17题)
3.
《阿骨打传奇》以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情节,讲述了阿骨打解放奴隶、爱人才、爱民众、聚民心等一系列故事。下列史实与阿骨打无关的是
A.统一女真各部 |
B.建立大金 |
C.颁行女真文字 |
D.订立澶渊之盟 |
5.
《金佗续编》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抵抗的是( )
A.契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B.党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C.女真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D.蒙古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6.
成吉思汗以征服武功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文治”是( )
A.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 B.广开言路,注重农桑 |
C.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 D.进攻南宋,统一全国 |
8.
《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
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杂病论》面世 |
C.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9.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
C.《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
D.《齐民要术》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13.
李明同学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了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4.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以下属于“杏林”著作的是( )
A.《九章算术》 | B.《本草纲目》 | C.《齐民要术》 | D.《天工开物》 |
15.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 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B.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
16.
下列选项与“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
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17.
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清朝时期,对我国民族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③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①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③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