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都城在哪里?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有哪些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一 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材料二 因俗而治,兴教安众

材料三 汉藏交流,相互促进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1)依据材料,结合做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2)请参照范例,从图片二、三中任选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措施。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还有哪些?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采取措施的共同特点。
范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2.选择题- (共18题)
A.元朝的战争频繁 | B.元朝的交通便捷 |
C.元朝的商业繁荣 | D.元朝的农业发展 |
A.郡县制 |
B.行省制 |
C.分封制 |
D.郡国制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实行重武轻文政策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
A.《齐民要术》 |
B.《农政全书》 |
C.《农书》 |
D.《天工开物》 |
A.西伯利亚 |
B.巴勒喀什池 |
C.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填空题- (共3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