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他选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中既有自己原来的部属,也有追随李建成反对过他的政敌;既有豪门贵族,也有出身低微的人士。
材料二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1)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和社会繁荣关系的看法。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宋朝某项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举一例说明“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目的何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什么办事机构?它的设置为什么强化了皇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丝绸之路上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双向性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郑和的远航。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项政策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选择题- (共16题)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
B.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D.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④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坊”中 |
B.“市”中 |
C.“瓦舍”中 |
D.“夜市”中 |
A.焚书坑儒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八股取文、文字狱 | D.九品中正制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