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3780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8

1.综合题(共4题)

1.

   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革新篇]

材料一: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经济繁荣篇]   

材料二: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描述的历史现象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文化昌盛篇]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国唐朝、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培根说:“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为之 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工具论》

(4)材料四中的“磁石”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其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2.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能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 读材料,FI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 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而被尊奉为什么?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设置了什么机构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咖两种不同方式?

3.

   古往今来,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出唐朝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而?为了防止上述局而的出现,图二中的皇帝设立了哪一官职把地方的赋税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力堡?

材料二:.....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 革。……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它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并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的这一行政区划有哪些职能?

材料三:洪武初.....乃尽革行中书省外设都(都指挥使司)、布(承宣布政使司)、按(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明史》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皇帝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宋、元、明时期对地方管理的共同点。

4.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有过灿烂辉煌,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清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带入”和“传播”的一例史实。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向海上强国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宋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大大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和富足。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李光耀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最初是在哪位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材料四:(如下图)


(4)上图反映了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 变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选择题(共15题)

5.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五代政权都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
C.这一时期北方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并立,但统一始终是客现存在的必然趋势
6.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增加科举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创立殿试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南宋临安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晚饭后邀请你去逛夜市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锦衣卫
8.
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而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子”D.出现了此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9.
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元昊建立西夏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10.
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A.人们很喜欢观赏关汉卿的《窦娥冤》B.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受到广泛欢迎
C.许多外国和少数民族的使节携贡品来长安D.新科进士从宫门鱼贯而出
11.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2.
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②南宋③元D.①辽②东晋③元
13.
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文天祥抗元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15.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后期产生的多种社会危机却使它逐步走向覆亡。下列各项属于明朝覆亡原因的是
①统治阶级日益腐败,不断加强对人民的剥削
②明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③东北后金(清)政权的不断进攻
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①D.①③④
16.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徐光启一《农政全书》B.曹雪芹一《红楼梦》
C.宋应星一活字印刷术D.李时珍一《本草纲目》
17.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弱化B.地方权力加强C.皇权高度膨胀D.社会秩序动荡
18.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19.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人口数量的增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