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青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79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二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四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的阶级实质。
(2)材料二涉及哪方面的规定?体现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对罗马法关于平等方面有关规定的看法。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罗马法的影响波及到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际法制定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3.
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

——《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

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

——《<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

2.单选题(共22题)

4.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
5.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权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政治文明的历程》材料表明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
C.经济不发达,相对闭塞
D.小国林立,分裂割据
6.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共事务的意识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民的身份特权
D.参政议政的权利
7.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8.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9.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
D.城邦制度的衰落
10.
史载,古罗马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罗马法上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据此可推知罗马法
A.影响了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
B.贯彻了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C.具有严格的法律执行程序和效果
D.立法规范与司法独立相结合
11.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平等公正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
B.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不断地改变世界历史发展方向
D.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12.
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官员,官员统治人民,因而官员是能言的法律,法律是沉默的官员。这表明,西塞罗认为()
A.官员制定的法律与政令具有一致性B.官员发布的政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官员具有与法律一致的社会约束力D.国家管理要完全置于法律意志之下
14.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发展史反映了
A.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压缩
B.法律适应的主体范围的扩大
C.法律的正义性得到增强
D.法律的时效性日益明显
15.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6.
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
对于罗马帝国来说,罗马法最重要的作用是
A.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法制发展到完备阶段
B.缓和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8.
右图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维护私有财产
C.法律至上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19.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20.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这则材料说明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21.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B.万民法
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
22.
德国法学家耶林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23.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
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
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
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
24.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25.
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颁布解负令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D.财产等级制

3.选择题(共3题)

26.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27.明明带了3元钱去买练习本,每本练习本4角钱,他最多能买{#blank#}1{#/blank#}个练习本,还剩{#blank#}2{#/blank#}钱.
28.明明带了3元钱去买练习本,每本练习本4角钱,他最多能买{#blank#}1{#/blank#}个练习本,还剩{#blank#}2{#/blank#}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