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的阶级实质。
(2)材料二涉及哪方面的规定?体现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对罗马法关于平等方面有关规定的看法。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二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万民法
材料四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民法大全》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的阶级实质。
(2)材料二涉及哪方面的规定?体现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对罗马法关于平等方面有关规定的看法。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际法制定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罗马法的影响波及到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际法制定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3.
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
材料一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
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
2.单选题- (共22题)
4.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颁布解负令 |
B.实行财产等级制 |
C.设立四百人会议 |
D.组建陪审法庭 |
5.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权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政治文明的历程》材料表明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
B.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 |
C.经济不发达,相对闭塞 |
D.小国林立,分裂割据 |
6.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共事务的意识 |
B.公民的义务责任 |
C.公民的身份特权 |
D.参政议政的权利 |
7.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
8.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9.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 |
B.精英文化的缺失 |
C.人民主权的危害 |
D.城邦制度的衰落 |
10.
史载,古罗马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罗马法上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据此可推知罗马法
A.影响了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 |
B.贯彻了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
C.具有严格的法律执行程序和效果 |
D.立法规范与司法独立相结合 |
11.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平等公正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 |
B.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
C.不断地改变世界历史发展方向 |
D.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
1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官员,官员统治人民,因而官员是能言的法律,法律是沉默的官员。这表明,西塞罗认为()
A.官员制定的法律与政令具有一致性 | B.官员发布的政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C.官员具有与法律一致的社会约束力 | D.国家管理要完全置于法律意志之下 |
15.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
16.
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19.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
20.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这则材料说明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21.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 B.万民法 |
C.公民法 | D.十二铜表法 |
22.
德国法学家耶林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
23.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
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 |
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 |
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 |
24.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25.
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颁布解负令 | B.发展工商业 |
C.实行津贴制 | D.财产等级制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