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79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8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抗战是长期的,各种人才都不可缺少,而战后的建国事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教育不能中断,是中国可以薪火相传的根本”,这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基本判断。
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国民政府也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1938年到1944年,经济部共获准专利423项,是从民国初年到战前专利总数的182%。时任驻华参赞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这七年间的科学进步与贡献,比起过去30年来,在质在量皆有增无减。”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还选拔了66名的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等8人,超过了“两弹一星”元勋总数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李约瑟的观点。
2.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3.
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是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时期,结合其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史识”推论。
4.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天下为客,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霭群瓷裂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被托者之大盗乡愿,而责所托之孔,又乌能知孔哉?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各自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思想主张的异同。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籍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募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煤、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台防益固”。

——摘编自王树枬《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共5题)

6.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的正确理解是
A.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
B.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D.否定了奴隶主阶级专政
7.
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与该时期历史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8.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9.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是***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到这篇文章中来。***借鉴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D.***为全面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10.
“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