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孕育于远古时代并伴随各种习俗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农业年收主要是祖先庇佑的结果,于是有了屠宰牲畜等用于供奉、祭拜祖先等习俗,在汉代的每年正月初一,出现了家族中的子孙必须向长辈敬酒祝吉的习俗雏形,到唐宋时期,民间拜年贺寿之风盛行,先是小辈向长辈行跪拜之礼,祝其长命百岁,后长辈给小辈发放压岁钱,祝愿小辈能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摘编自李翠华《先秦至唐宋时期春节习俗研究》
(1)根据材料,举一例春节习俗的名称。
(2)有的人认为,材料中提到的春节习俗蕴含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道德观。你是否赞同此说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千布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结为亲家。在此之后,双方近23年未发生过战争,友好往来。松赞干布号召吐蕃人开始大规模的养蚕、缫丝,利用中原先进农耕技术种植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他还派遣子弟入唐朝修习《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以及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中原则从吐蕃大量输入马、牛、羊、骆驼、金器、染料等。
——摘编自曹国宁《论唐蕃和亲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元太宗五年(1233年)十二月,蒙古诸军与宋兵联合攻打蔡地,金人以海、沂等州授降,六年(1234年)正月,蒙军攻城,获承麟(金朝皇帝),杀之。宋兵取金主余骨归,金亡,七年(1235年)春,皇子(曲出)率蒙军讨伐宋朝。
——摘译自《元史》
(1)材料一中的这位唐朝公主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蕃和亲的历史贡献。
(2)指出材料二所记录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二蒙古政权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所执行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泉州港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至元代达到极盛。《马可·波罗行纪》中记录了元代泉州港的繁荣景象:“船舶来往如织,转載着各种货物,使往蛮子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究其原因一是蒙元重商,二是蒙元赏识善于经商者。
——摘编自申友良《从<马可波罗游记>看元初泉州的商业经济》
材料二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半官半商性质的中西贸易的中介商行,专门负责对外贸易业务。清初屈大均曾撰《广州竹枝词》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1686年,清廷正式委托十三行协助粤海关管理广东的对外贸易,所有进出口商品都要经由十三行买卖,乾隆二十二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后,十三行更臻于全盛。
——摘编自纪德君 何诗莹《清代文学中的广州十三行描写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元代泉州港的商贸盛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广州十三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朝和清朝外贸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前后到访过今天的越南、印度、伊朗、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郑和船队每次出海都满载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等,每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从中也换回当地的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等。当船队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间,亚非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4次多。
——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等
(1)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知识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 (共17题)
A.促进了宋辽贸易发展 B. 加重了宋朝财政负担
B.阻碍了宋辽民族交往 D. 加剧了辽国经济恶化
A.销量大幅提高 B.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B.品质十分优良 D. 研制技术日趋成熟
A.印证了元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B.反映了汉藏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C.说明了元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
D.表明西藏未正式归入元朝版图
A.出现于唐朝以前 B. 延续了歌舞相互分离的特点
B.流行于盛唐时期 D. 是对歌舞艺术的沿袭与创新
A.阻止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B. 打消了金军继续南下的念头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 发挥了在攻防作战中的优势
A.思想专制登峰造极 B. 皇帝喜爱独断朝政
B.古籍文献得到保护 D. 官场贪腐之风蔓延
A.维护民族团结 B. 制造国家分裂
B.抵御外来侵扰 D. 归顺清朝统治
A.维护封建礼教 B. 推崇儒家思想
B.追求个性解放 D. 恪守男尊女卑
A.地方商业税收日益减少 B. 矿主不受地方政府监管
B.采矿业能获得更大发展 D. 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A.刘邦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A.强化君主专制 B. 防止官民违法
B.提高行政效率 D. 羞辱大臣尊严
A.政府惧怕倭寇 B. 倭寇活动猖獗
B.民众消极抗倭 D. 海防日渐巩固
出处 | 记述 |
《李自成传》 | “免粮” |
《明史》 | “迎闯王,不纳粮” |
《明书》 | “三不征(粮)” |
A.赈济灾民 B. 平买平卖
B.严明军纪 D. 减免赋税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