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西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95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9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渡尽劫波兄弟在——民族卷)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教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摩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中国政治通史》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政策是什么?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方式。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是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明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17题)

3.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4.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5.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A.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D.有利于形成重武风气
6.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确立 C. 宣政院的设立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7.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8.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9.
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A. 蒙古统一中国
B. 金与南宋之战
C. 辽攻北宋之战
D. 辽攻金之战
10.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绩。拔剑光寒倭寇胆。”词中赞扬的是哪位英雄人物
A.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11.
西藏是我国领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管辖。下列有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确立册封喇嘛教首领的制度
②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③乾隆时期制定“金奔巴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2.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隋炀帝统治残暴导致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统治
B.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建立宋朝
C.西夏皇帝元昊创制西夏文字促进了党项族的发展
D.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13.
“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榛,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14.
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A.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B.宋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C.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D.佛教对外传播路线图
15.
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1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 设宣政院
B. 废除丞相
C. 八股取士
D. 设军机处
17.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18.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
19.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 关注民生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