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0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0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
2.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对抗形式的差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材料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对抗形式的差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
—据《清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到浙江宁波贸易,企图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乾隆皇帝对此很犹豫,他担心外国商人在浙江活动,“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由于要考虑浙江开埠的利弊,乾隆把原任两广总督杨应据调任I}}浙总督,要他对浙江通商进行调查。中英贸易长期在广州进行,形成了一个包括行商、粤海关监督、广东地方官员吏役在内的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对外贸易,得利其
多,不愿使贸易转向浙江。杨应据以粤民生计和两省海防为理由,力陈浙江通商的弊害。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浙江官员应如何争取开埠浙江?
材料一 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
—据《清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到浙江宁波贸易,企图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乾隆皇帝对此很犹豫,他担心外国商人在浙江活动,“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由于要考虑浙江开埠的利弊,乾隆把原任两广总督杨应据调任I}}浙总督,要他对浙江通商进行调查。中英贸易长期在广州进行,形成了一个包括行商、粤海关监督、广东地方官员吏役在内的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对外贸易,得利其
多,不愿使贸易转向浙江。杨应据以粤民生计和两省海防为理由,力陈浙江通商的弊害。
—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浙江官员应如何争取开埠浙江?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文精神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材料一 希腊人文精神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整理自《马克思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出现“重人”思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6.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胡林翼,1812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潜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怕。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
“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
经常予以资助。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沉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
材料胡林翼,1812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潜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怕。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
“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
经常予以资助。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沉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5题)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规定
A.约束了总统权力 |
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 |
C.清除了奴隶制度 |
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
9.
近代英国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克指出,“如果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他意在说明内阁大臣
A.受党派政治的影响大 |
B.必须具有责任意识 |
C.应实行集体负责原则 |
D.对国家政事有决策权 |
10.
1951年12月,***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这表明
A.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 |
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
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 |
11.
有人士指出,美元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作用之前已全面介入了西欧的经济,并由此起步演变成为战后世界的霸权货币。这实际上肯定了
A.冷战对美国经济的推动 |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 |
C.经济霸权比政治更重要 |
D.马歇尔计划在美国战略中的价值 |
12.
《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至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
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
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D.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 |
13.
1789年,英国人斯莱特逃过了英国出境监察,进入美国制造出了英国的阿克莱特纺织机;1793年,罗得岛上建起了美国第一座装有阿克莱特纺织机的工厂。由此可知
A.欧洲社会动荡不堪 |
B.建立民主政体十分必要 |
C.英国限制人口迁移 |
D.工业革命得以扩展 |
14.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
C.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
15.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
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
C.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
16.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
17.
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这说明
A.经典力学局限显现 |
B.宏观力学亟待发展 |
C.微观世界不可知性 |
D.量子力学基本建立 |
18.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由此可见
A.社会变革动力不足 |
B.洋务运动规模有限 |
C.暴力革命不可避免 |
D.儒家思想阻碍发展 |
19.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
C.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
20.
《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
C.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