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北区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7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

——鲁迅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
(2)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
(3)从材料中看出,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被用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选择题(共23题)

3.
参与创作《霓裳羽衣舞》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
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
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
C.反映了宋朝的科技水平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
5.
(题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自从宋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
A.文天祥宁死不屈B.王彦抗金C.秦桧谋杀岳飞D.澶渊之盟
6.
发动陈桥兵变制造“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 )
A.阿保机B.元昊
C.赵匡胤D.阿骨打
7.
看到下面这幅图,读到这句诗,你就会对一位人物再次产生敬仰之情,也同时会对另一位人物产生憎恶之恨。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    )

A. 寇准和秦桧    B. 岳飞和赵高    C. 寇准和宋真宗 D. 岳飞和秦桧
8.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9.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中央设中书省
B.中央设宣政院
C.实行科举考试
D.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10.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A.军机处的设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11.
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12.
在中国古代,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没了土地等于没了生存的根。明朝末年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原因是
①官府赋役苛重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对后金常年用兵
④连年天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②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③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④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求三角形中∠1的度数。

∠1={#blank#}1{#/blank#}

∠1={#blank#}2{#/blank#}

∠1={#blank#}3{#/blank#}

15.求三角形中∠1的度数。

∠1={#blank#}1{#/blank#}

∠1={#blank#}2{#/blank#}

∠1={#blank#}3{#/blank#}

16.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者有甚于咸阳之郊”,意思是说两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17.100分={#blank#}1{#/blank#}时
18.100分={#blank#}1{#/blank#}时
19.100分={#blank#}1{#/blank#}时
20.100分={#blank#}1{#/blank#}时
21.
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25.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D.制造文字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