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招考试模拟3月联考(A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77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14岁时孙中山赴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这些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并由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保障人权,禁止买卖人口,保护人民财产;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平等观念,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禁止赌博;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孙中山革命思想萌发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情怀?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对比)
 
列宁在实施政策调整前,通过各种方式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
深入调查研究。图为列宁在阅读报纸。   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随后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材料三: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家在推动科技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尖端科技取得突破的原因有哪些。综上所述,请你为如何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自称“始皇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这些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材料二:他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执政官,在他当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位历史人物的执政理念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的执政理念对当时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两位历史人物能够至今为人所铭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独立宣言》通过的时候 图二: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西蒙·玻利瓦尔,年轻时旅游欧洲,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影响。1810年他投身独立运动。经过艰苦的斗争,拉美人民最终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材料三:1823年,玻利瓦尔在秘鲁首都利马演讲时说:“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1826年,玻利瓦尔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绝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玻利瓦尔承担的历史使命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从玻利瓦尔身上学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品质。

2.选择题(共19题)

6.
下列图片所反映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步辇图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A.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C.艺术再现历史事实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7.
5月30日凌晨,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只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这段话描述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斗争
C.太平军抗击侵略
D.义和团保卫天津
8.
1890年,李鸿章主持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1893年3月,湖北有50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赴该局学艺,学艺完成后,30名安排在湖北织布局工作。这段话主要表明洋务运动
A.普遍使用幼童劳动
B.催生民族资本主义
C.促进近代技术传播
D.强国梦想逐渐破灭
9.
“新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上任后,即到各庙行跪拜礼,仍是旧官僚的行为。”这则写于1917年的日记说明了
A.政治改革的必然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思想解放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彻底性
10.
下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的照片,这一场景的出现直接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斗争
B.斗争中心转移到北京
C.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D.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11.
***曾说:“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与这一论述直接相关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第二次国共合作
12.
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地点,在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后,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等口号,这些决策导致
A.北伐将士陷入敌围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战略转移遭遇挫折
D.抗日力量损失惨重
13.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随后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了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体现了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D.社会主义民主已经完善
14.
孟德斯鸠曾说:“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居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能够从正面印证这句话的史实是
A.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B.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15.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所有权发生改变
B.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6.
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体现了多边外交的原则
C.取决于两极格局的瓦解
D.有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17.
在雅典,除需要具有专门军事知识的将军以外,所有公职人员都直接抽签选举产生,对担任公职的公民发给补贴,从经济上保证了贫苦公民的广泛参政。这些措施有利于
A.根除贫富分化
B.消灭阶级压迫
C.保障民主政治
D.加速城邦衰落
18.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列坐捡细毛……”这首诗反映的是
A.殖民掠夺的残酷
B.贫富分化的加剧
C.手工工场的繁荣
D.租地农场的出现
19.
为了鼓励人们投资,西方国家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这就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家拥有十亿美元资产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蒸汽机的普及和应用
B.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趋势凸显
D.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
20.
这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以激烈的方式摧毁着封建专制制度,堪称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具有世界意义。这段话反映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
21.
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波及俄国,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落后的手工劳动;铁路、轮船已开始通车通航。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受到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段话主要反映了当时俄国改革
A.必然性
B.彻底性
C.偶发性
D.危害性
22.
下面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英国第一条铁路(绘画)  连接京东和横滨的第一条铁路开通(绘画)
A.资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C.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
D.交通工具革新使世界由孤立走向联系
23.
20世纪30年代初期,欧美各国厂商急于寻求国外市场,苏联利用有利形势,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1930年投入运转的发电机约89%是从外国进口的,1932年购买了总额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先进工业国的建成
24.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超过39%,美国则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确立了欧洲中心的局面
B.缓和了欧美之间的矛盾
C.推动了多极格局的形成
D.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