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训练 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770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欣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米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成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涛浩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建立前,即开始制定律令,成律285条、令145条,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行。洪武六年(1374年),在此基础上颁行《大明律》30卷,606条。此后又反复增删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颁《大明律》30卷,460条,成为定稿。重颁《大明律》的篇目由《唐律》十二篇改为七篇,依次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位居“十恶”前列的谋反、谋大逆之罪,唐律规定犯者斩,其父及年十六岁以上者绞,其余亲属不处死。明律则把犯者凌迟处死,亲族男子如祖、父、伯叔父、兄弟、子、侄、孙、不限籍异同,以及异姓同居之人,但年十六以上一律处斩。唐律对此类大罪注意区分情节,如“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及“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能服人”之类,皆适当从轻处理,明律则无此区别。又如私铸铜钱之罪,唐律流三千里,明律则论绞。不过有关典礼、风俗、教化等虽危害政权、社会,但并不严重的犯罪行为,明律量刑比唐律为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律》制定的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繁荣与革命1953——1971》

(1)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蒙,频频游历于南京一华盛顿一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论述题(共1题)

5.
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记录下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某一历史想象。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结合图一、图二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命题: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阐释:围绕主题说明解释,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5题)

6.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声称,“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十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B.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C.雅典法律提供了后世的立法规范
D.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7.
有学者指出,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该学者意在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
A.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具有重要地位
C.暴露了军队腐败的严重
D.战略战术失当
8.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
期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4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5世纪前半期
10.84
92.22
15世纪后半期
16.35
61.16
16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平均
18.00
52.91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
B.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
C.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
9.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漕运、仓储等事宜。这些措施
A.开启了近代化的财政转型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C.加强了清朝皇权专制制度
D.延续同光时期集权型财政制度
10.
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
C.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