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6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7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

(1)唐朝实行的中央官制名称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示意图反映了唐代的这一政治制度?
(2)材料一中有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指出是哪一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情况?
材料二    “(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
——《元史》卷五十八
材料三    “……宋为成都府路。元初置成都路总管府。……旧领嘉定、崇庆二府,眉、邛、黎、雅、威、茂、简、汉、彭、绵十一州。后嘉定自为一路,以眉、黎、雅、邛隶之。……旧领成都、华阳、郫、新都、温江、新繁、双流、灵泉、广都九县……”
——摘自《新元史》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3)材料一中哪一示意图属于元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请依据材料,由上而下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设置,并指出今眉山在元朝属哪一行省管辖?
材料四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朱元璋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原因。材料一中哪一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改组?
2.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材料二 宋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宋代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这一形式更为流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1084年—1155年)的作品。她的作品,以宋室南迁为界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材料三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的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诗繁荣的哪一原因?被誉为“诗仙”、“诗圣”的著名诗人分别是谁?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哪一历史事件了造成“宋室南迁”?
(3)材料三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3.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两点。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从唐宋到清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唐宋与清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5题)

4.
《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画的创作者是
A.阎立本
B.张择端
C.顾恺之
D.吴道子
5.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汉朝的刺史B.唐朝节度使
C.北宋的通判D.明朝的锦衣卫
6.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
7.
澶渊之盟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澶渊之盟是宋
A.与辽议和B.与西夏议和
C.与金议和D.与元议和
8.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在元朝的政治体系中,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宣政院
B.军机处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9.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当时的应天府在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杭州
10.
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人史册。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A.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1.
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这主要反映了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12.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13.
“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文中的“他”是
A.忽必烈B.努尔哈赤C.成吉思汗D.康熙
14.
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A.《窦娥冤》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
15.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16.
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1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x=20 ,则输出的 y 的值为(    )

1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x=20 ,则输出的 y 的值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