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耕获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获图》中出现的是何种水利灌溉工具?并说明该工具的特点。
(3)《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出现了什么现象?从越南引进了什么新的作物品种?
(4)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耕获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获图》中出现的是何种水利灌溉工具?并说明该工具的特点。
(3)《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出现了什么现象?从越南引进了什么新的作物品种?
(4)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分析)
2.
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_________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后B_______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史称南宋。
(2)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_________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后B_______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史称南宋。
(2)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 (共22题)
5.
宋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他从浙江哥窑买了一箱冰裂纹瓷器,由于生意忙,自己不能脱身,就托运到泉州。他的家人认为其实劣质瓷器,找到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咨询,这一机构应该是
A.瓦子 |
B.市舶司 |
C.早市 |
D.宣政院 |
20.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 | B.宋、夏 | C.宋、金 | D.辽、夏 |
23.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