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分析治国方略
治大国如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藩镇之弊”始于唐朝哪位皇帝?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治大国如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藩镇之弊”始于唐朝哪位皇帝?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 | 治国方略 |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
收“兵”权 |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 | _____________ |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
收“财”权 | 设________收地方财赋 |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
收“赏罚刑政”权 |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_______分割知州的权力 | _____________ |
2.
解析宋代经济
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影响深远。
材料一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材料三 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
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对比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 (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3)阅读材料四,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影响深远。
材料一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材料三 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
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对比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 (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3)阅读材料四,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2.选择题- (共14题)
12.
后晋成德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②这一时期的开国皇帝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④北方政局动荡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②这一时期的开国皇帝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④北方政局动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