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17-2018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3775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综合题(共4题)

1.
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迨至隋,一土宇……唐高祖,起义师。……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太祖兴,国大明。……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宋朝)王应麟《三字经》

(1)据材料一,请你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将下列示意图中的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两个朝代疆域示意图,由图一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图一、图二两个朝代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
(3)对比材料二中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提示:从政治、民族等角度回答)
2.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技术发明)
材料一: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

(1)材料一中记载的是谁发明的什么科技成就?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2)这两项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请你写出其中一项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工程成就)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3
材料四: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3)材料四评价的是材料三中的哪一工程?古代这一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明代修筑的这一工程东西起止点分别是什么地方?
3.
我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但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和亲公主)
材料一:文成公主自幼熟读经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有什么影响?
(天之骄子)
材料二:年幼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的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请你简要介绍铁木真长大后的主要历史功绩?
(民族英雄)
材料三:“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材料四:“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

(3)据材料三、四,“一代英雄”是指谁?他的“丰功”主要是什么?
4.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为使农民“衣食有余”而采取的措施?历史上把他的统治称作什么?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材料中的除外)。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

——清朝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3)材料三中“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现象是清朝哪一政策造成的?从材料中看出这一政策实行前后有何变化?

2.选择题(共18题)

5.
如图的《唐人墨迹名品》一书中,最有可能收录哪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A.阎立本、吴道子、展子虔
B.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C.张择端、赵孟頫、徐渭
D.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6.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0世纪,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B.11世纪,蒙古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称西夏
C.12世纪初,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D.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7.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开封,你的经历中不应该有
A.过元旦,燃放鞭炮
B.在东京城逛夜市,喝冷饮
C.听说宋军使用火药武器
D.喝玉米粥,吃马铃薯
8.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9.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代表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B.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C.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D.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喜剧《窦娥冤》
10.
通过“岁币”、“澶渊之盟”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史实是
A.辽与北宋的和战
B.金与南宋的对峙
C.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D.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11.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A.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B.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C.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12.
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13.
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卫青北击匈奴 B. 岳飞抗金
C. 文天祥抗元   D. 戚继光抗倭
14.
如下图是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它建成于
A.元世祖时候
B.明太祖时候
C.明成祖时候
D.清太宗时候
1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的侵略者是
A.沙俄
B.日本
C.英国
D.荷兰
16.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A.《三国演义》和秦腔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汉调
17.
文物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作为“朱元璋强化皇权”研究资料的是
A.“司隶校尉”印文
B.锦衣卫印
C.达赖金印
D.班禅金印
18.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是
A.禁锢思想,扼杀人才
B.中断了儒家思想的传承
C.使科举考试失去了公平性
D.打击了汉族知识分子
19.
“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结论是
A.郑和率领的船队有二万七千多人,二百多艘海船
B.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船上装载的丝绸、瓷器最受到当地人喜爱
20.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以下著作属于“中国医药学宝库”的是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1.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材料中的“它”是
A.内阁
B.东厂
C.南书房
D.军机处
22.
《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与这一条约关联最密切的史实是
A.两次雅克萨之战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