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 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唐太宗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促使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 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唐太宗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促使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体现唐朝的这一政策?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两种形式?请举出两个“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4)写出材料四中“专门机构”的名称。
(5) 结合材料三、四,你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体现唐朝的这一政策?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两种形式?请举出两个“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4)写出材料四中“专门机构”的名称。
(5) 结合材料三、四,你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大部分水田绝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三万石(从外国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些地区的农民进行播种。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材料四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请回答:
(1)图一中,大运河以哪一地点为中心?请写出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指的是什么?这一“优良水稻品种”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3)材料三中的“粮仓”指的是哪一地区?
(4)材料四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5)从古代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大部分水田绝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三万石(从外国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些地区的农民进行播种。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材料四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请回答:
(1)图一中,大运河以哪一地点为中心?请写出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指的是什么?这一“优良水稻品种”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3)材料三中的“粮仓”指的是哪一地区?
(4)材料四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5)从古代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1题)
4.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和201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朝诗人中,诗风淳朴厚重,被誉为“诗圣”的是( )
A.杜甫 | B.李白 | C.白居易 | D.王维 |
6.
《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B.国家分裂的时代 |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