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1.
(题文)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九十七年前,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是五四运动。
“九十七年前,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是五四运动。
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4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达芬奇、英国的莎士比亚。
14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达芬奇、英国的莎士比亚。
2.综合题- (共3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2006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15: 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 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材料一所述文件颁布的同年,请问还有哪些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
(2)据材料二,港澳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历史上,台湾曾“三离两回”祖国怀抱,第三次离别是在1949年,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次离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2006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15: 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 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材料一所述文件颁布的同年,请问还有哪些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
(2)据材料二,港澳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历史上,台湾曾“三离两回”祖国怀抱,第三次离别是在1949年,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次离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我们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定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这就是我所谓的各种政体和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精神》
(1)材料中孟德斯鸠所说的“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分别是指什么政体?请分别写出实行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性国家。
(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请任选一种意见并为其阐述理由。
……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我们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定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这就是我所谓的各种政体和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精神》
(1)材料中孟德斯鸠所说的“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分别是指什么政体?请分别写出实行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性国家。
(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请任选一种意见并为其阐述理由。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
材料三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以资表彰鼓励。《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
(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暂时的退却”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通过该法律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做法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现在中国的经济改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
材料三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以资表彰鼓励。《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
(1)根据材料一,请说明“暂时的退却”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通过该法律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做法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现在中国的经济改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3.选择题- (共7题)
8.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9.
李德征教授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阶段”是指列强
A.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扶植与控制 | B.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 |
C.派军队直接控制中国 | D.结成了侵华同盟 |
10.
(题文)下图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遗址。该局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卜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干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反抗英法侵略者 |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土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
4.填空题- (共3题)
15.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分别是风格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被称为“诗仙”的 和气魄雄浑、沉郁悲伤,语言精练凝重,被人们称为“诗圣”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