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729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即“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呢”时说:“不能……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及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不同。其理由是什么?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24题)

2.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言论表明雅典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B.民主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高于公民大会
3.
在古代雅典,500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35至36天,一年正好有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A.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B.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C.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4.
以下内容出自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条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受到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
A.带有明显的野蛮性和落后性
B.使判罪和量刑有了明确标准
C.保证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D.一定程度上反映平民的愿望
5.
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当时推动罗马法复兴的历史需要主要是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6.
“废除并替代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是特朗普的一个核心竞选承诺,特朗普一上台就签署了有关废除医改法案的行政命令。2017年5月4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7月17日晚,全体48名民主党参议员均表示反对此法案。“很显然共和党废除并替换奥巴马医疗改革法的努力不会成功”。上述主要反映了美国
A.参众两院制约总统
B.政党操纵政府决策
C.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D.参议院是权力中心
7.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这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的政治制度.”其中英国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逐步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国家元首权力受法律限制
C.政府首脑由皇帝直接任免
D.重现了美国三权分立原则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B.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C.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9.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0.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任重而道远
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要性
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11.
“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12.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A.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13.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英国军队援助太平军反抗清政府统治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5.
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16.
与美国的关系是中国重要的双边关系。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大事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③美国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认识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联合国安理会首次首脑会晤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7.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18.
20世纪70、8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以1982年为例,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
C.经济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
19.
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多极化的发展
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B.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
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D.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0.
1955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八国缔结的地区性军事同盟条约《东南亚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正式生效。条约由序言、正文、美国的“谅解”条款和议定书组成,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对这一条约产生的背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处于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状态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美苏争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
21.
有学者在评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说,它“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的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所评述的事件
A.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实现了西欧由分裂走向联合
C.引发了苏联强烈的军事对抗
D.客观上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
22.
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
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
A.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
B.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C.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秩序
D.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
2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5.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