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示儿》
材料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材料五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的“贵主”是唐朝对当时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唐太宗时哪位公主与其首领和亲?并回答该和亲的意义是什么?这也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 材料二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后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同时与该朝廷并立的政权还有谁?
(3)材料三《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哪一民族建立的政权?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4)材料四引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抗元将领?
(5) 材料五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列举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杰出的首领是谁? 元朝时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是什么?
(6)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什么制度来管理全国?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称什么?元朝时期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西藏事务?又设什么机构来管理琉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宋初大将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朝廷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最北端是今天的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2)材料二,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宋朝推行什么政策?宋太祖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两点即可)。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在货币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地区?在海外贸易管理方面设置了什么机构?
(6)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一点即可)
2.选择题- (共18题)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D.地方设置转运使 |
A.岳飞 | B.卫青 | C.屈原 | D.张骞 |
A.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B.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
C.唐朝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D.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A.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B.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
C.瓦子是宋代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反映 |
D.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达官贵人的需要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