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
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

请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请回答:
(1)“市舶”是指什么?
(2)宋朝管理“市舶”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市舶”在南宋财政收入上占据什么地位?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请回答:
(1)“市舶”是指什么?
(2)宋朝管理“市舶”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市舶”在南宋财政收入上占据什么地位?
3.
小虎同学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1—11课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
(和谐盛世篇)
(3)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名称是什么?
(4)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民族关系篇)
(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
(6)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
(和谐盛世篇)
(3)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名称是什么?
(4)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民族关系篇)
(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少数民族帝王篇)
(6)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民族 | 人物 | 功 绩 |
契丹 | ① |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
党项 | ② |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
女真 | ③ | 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
4.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把上述图片中的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2)上述图片中曾建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盛世的是哪两幅图中的人物?你觉得他们建立盛世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3)图2中人物通过什么事件建立政权?
(4)图4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后,改国号为什么?
(5)图5中人物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元朝是谁建立并完成全国统一的?

(1)请你把上述图片中的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2)上述图片中曾建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盛世的是哪两幅图中的人物?你觉得他们建立盛世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3)图2中人物通过什么事件建立政权?
(4)图4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后,改国号为什么?
(5)图5中人物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元朝是谁建立并完成全国统一的?
2.选择题- (共13题)
6.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
D.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事业 |
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据这首词的风格判断,写这首词的人是
A.苏轼 | B.李清照 | C.辛弃疾 | D.关汉卿 |
8.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下列选项中与该剧故事有关的是
A.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 B.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
C.金与南宋的并立 | D.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
10.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13.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
15.
如图,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下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
16.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