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71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单选题(共29题)

1.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508年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前5世纪晚期
B.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前6世纪晚期
C.公元前5世纪晚期和公元前5世纪早期
D.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前6世纪早期
2.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某种制度开始形成。在“古典时代”这种制度达到全盛。这种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法律制度
C.殖民制度
D.民主制度
3.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奴隶的非人待遇得到改善
C.不断健全主权在民的统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4.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
C.古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奴隶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5.
公元14年8月,在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奥古斯都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此时的罗马处于
A.王政时代
B.共和时代
C.帝国时代
D.神话时代
6.
公元156年,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在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皮匠西努耶发生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B.罗马公民法
C.罗马万民法D.罗马自然法
7.
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的时间和事件是()
A.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 B.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
C.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8.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A.A
B.B
C.C
D.D
9.
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0.
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仍
B.北方瘟疫肆虐
C.北方灾荒严重
D.南方经济发达
11.
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
A. 长江中下游流域
B. 黄河中游
C. 东南部沿海地区
D. 珠江流域
12.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13.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
14.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15.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
16.
在古希腊哲学家的黄金之链中,有三位哲学家的光耀胜过所有他们的前人和继承者,他们是
A.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
D.苏格拉底、利玛窦和亚里士多德
17.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18.
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
A.平城鲜卑语
B.中原汉语
C.洛阳鲜卑语
D.北方胡语
19.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20.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社会变革:孕育百家争鸣的土壤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21.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2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3.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4.
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史学界认为是“信史”,是由于
A.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B.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C.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D.铁制农具的出土
25.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26.
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27.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B.夏朝C.商朝早期D.商朝中期
28.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9.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选择题(共8题)

30.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V,导体中的电流是0.5A,此导体的电阻是{#blank#}1{#/blank#}Ω.如果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6V,导体中的电流是{#blank#}2{#/blank#}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降到0V,导体的电阻是{#blank#}3{#/blank#}Ω.(设导体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31.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V,导体中的电流是0.5A,此导体的电阻是{#blank#}1{#/blank#}Ω.如果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6V,导体中的电流是{#blank#}2{#/blank#}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降到0V,导体的电阻是{#blank#}3{#/blank#}Ω.(设导体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32.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这一充满哲理的话语启示我们(   )

①只有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  ②团结的集体能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③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合作能让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3.

请在下列抗日战争期问发生的重要战役与其战略意义之间连线。

34.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35.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36.

质量为4.0 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斜向上、大小为20 N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沿水平地面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方向{#blank#}2{#/blank#};它在5.0 s时间内的位移为{#blank#}3{#/blank#}m。(取g = 10 m/s2

37.

网易新闻网:尽管36年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的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忆、感激”主要是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