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0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6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政权?岳飞的“收拾旧山河”愿望有没有实现?请写出你的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和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苏州在当时的经济发展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图一“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图二反映了宋代哪个城市的繁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2.选择题(共27题)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造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    )
A.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杜牧
4.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5.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确立 C. 宣政院的设立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6.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7.
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B.李渊C.朱温D.赵匡胤
8.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重视教育D.重文轻武
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西夏议和D.南宋与金对峙
10.
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吐蕃     B. 辽 C. 西夏 D. 金
11.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分解宰相权力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12.
“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蕃坊B.市舶司C.蕃市D.知府衙门
13.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14.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政治统治开明
C. 城市经济活跃 D. 民族融合加强
15.
下图显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B.北宋C.南宋D.元朝
16.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

17.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

18.
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
A.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南北朝时期流芳千古的书画艺术
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D.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9.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坊”中
B.“市”中
C.“瓦舍”中
D.“夜市”中
20.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
21.
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2.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朝建立了(    )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
23.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
A.北魏
B.辽
C.金
D.元
24.
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他的代表作是( )
A.《西厢记》B.《青天歌》C.《窦娥冤》D.《满江红》
25.
宋代的时候,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毕昇B.苏轼C.寇准D.沈括
26.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27.
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造船技术D.指南针
28.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是( )
A.《西行漫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封神演义》
29.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