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曾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下图: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该书是一部科技巨著,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该书被誉为什么?
(3)《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这部巨著的作者是谁?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下图: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该书是一部科技巨著,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该书被誉为什么?
(3)《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这部巨著的作者是谁?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
材料二: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语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材料一中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
(2)材料二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4)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
材料二: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语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材料一中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
(2)材料二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4)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3.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61年,郑成功致书当时侵占台湾的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邓小平关于西藏问题的一次讲话
材料四:清朝前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不仅残暴搜刮维吾尔族人民,而且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下令平叛,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
(1)材料一中郑成功信函中的“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后来,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在哪一朝代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4)材料四中平定这场“反清叛乱”的皇帝是谁?后来清政府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这一地区?
材料一:1661年,郑成功致书当时侵占台湾的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邓小平关于西藏问题的一次讲话
材料四:清朝前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不仅残暴搜刮维吾尔族人民,而且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下令平叛,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
(1)材料一中郑成功信函中的“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后来,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在哪一朝代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4)材料四中平定这场“反清叛乱”的皇帝是谁?后来清政府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这一地区?
2.选择题- (共18题)
5.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上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技术其发明者是
A.毕昇 |
B.马可﹒波罗 |
C.沈括 |
D.郭守敬 |
13.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 1 | 2 | 3 |
P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则X的数学期望E(X)=( )
14.
这部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影响最深远,初名《石头记》,作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下图为作者像,这位作者是


A.关汉卿 |
B.罗贯中 |
C.施耐庵 |
D.曹雪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